解放区的漫画作为一种艺术武器,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威力,紧密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传大进程。同时,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华君武是解放区有突出成就的政治讽刺画家,主要作品有《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的后台》等。重要作家作品还有蔡若虹的《苦从何来》、张仃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等。国统区的漫画配合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米谷是颇有代表性的政治讽刺画家,主要作品有《蒋小二过年》等。沈同衡领导的漫画工学团与学生运动相结合,在上海巡回展出《春梦图》、《送葬曲》。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丁聪的《现实图》也是此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各地的群众爱国运动中,特别是学生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很有战斗性的漫画宣传品。
真正意义上的漫画–comic book,诞生于20世纪10年代。它是两种文艺形式相结合的产物:通俗文学刊物与报纸连环漫画。
在此之前,连环漫画主要以报纸上的连载为主,称为strip。受到报纸发行方式的影响,strip一般每天连载一行(星期天的篇幅会比较长些),叙 事手法也相对固定。
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首先必须具有审美价值。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思维美学形态和视觉美学形态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了漫画艺术美的基本形态。
对于漫画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其一,突出构思、概括性强、画面简洁的简笔画;其二,注重艺术、叙事性强、刻画入微的繁画。前者在作品中更多的体现作者敏捷的思维和哲学的理念,通过简洁的画面表达出明确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后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强化了视觉艺术效果,艺术含量高,体现了作者的思想睿智和扎实绘画功底,营造一种非现实的虚拟场景,引起人们的欣赏趣味,并从中体会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虽然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最终目的是达到漫画特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