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度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正在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并且有很大一部分野生动物正在濒临灭绝,虽说保护工作已经得到有序开展,但由于相关法律的滞后以及社会保护意识缺乏等原因的存在,保护效果并不理想。以野生梅花鹿为例,古时野生梅花鹿在我国分布广泛,东北地区、华北华南、山西、甘肃等地均有亚种分布,但如今华北、山西亚种已经灭绝,东北野生梅花鹿几近灭绝,近几年通过人工繁殖,数量上才有所提升,如今野生梅花鹿在我国已是高度濒危动物,保护工作责任重大。
3、遗传多样性逐渐丧失。野生动物遗传多样性的逐渐丧失对其保护与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遗传多样性能够反映出生物的进化潜力,并且存在遗传多样性越丰富,生物适应环境变化能力越强的自然规律,野生梅花鹿在我国存在多个亚种分布,足以说明其存在优越的环境适应能力,但由于人类的发展在不断压缩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使得野生动物逐渐丧失了大范围迁徙和扩散的机会。比如我国的朱鹮种群近交的问题就比较严重,经常会发生幼鸟残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种群的健康发展。
4、环境污染严重,动物疾病日趋复杂化。环境污染物通常会产生较多的毒性,比如神经毒性物质、内分泌毒性物质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空气、水等媒介转移到动物体内,进而阻碍动物的健康生长,影响动物的繁育等,并且还有部分有害物质经过食物链的作用会被放大,然后会对整个生物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例如长江水体的污染使得中华鲟体内积累了过多的三苯基锡,使得其所产幼体出现畸形,大大降低了中华鲟种群的数量,同时也给长江水系的生物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环境恶劣还使得疾病爆发的几率大大提升,而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受限,又提升了疾病的危害性,每发生一次恶性传染病,都会有大量野生动物丧生,比如发生在青海湖的鸟类禽流感,一次就夺走了6000多只鸟类的生命。